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>科技 > 正文

独家述评|新时尚如何更好延续|全球今热点

  • 2023-05-10 11:29:28 来源:新民晚报

图源IC

潘高峰/文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“上海街头垃圾桶”太少的话题最近上了微博热搜。

有网友表示,“自从搞了垃圾分类,上海的垃圾桶就集体消失了”“整条路找不到两三个”,还有许多垃圾都丢在了路边的共享单车车筐里。

对此,笔者深有同感。记得一次早上外出赶时间,在路上吃的早点,油腻的包装纸和豆浆袋找不到去处,最后只能用餐巾纸包了揣在兜里。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尴尬经历,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共鸣。

这个问题解决起来看似很简单:多增加垃圾桶就行。但这样真的好吗?我们都知道,减少垃圾桶的目的并不是故意为难大家,而是希望通过一定的紧约束,让市民在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好习惯,最终实现垃圾源头减量的目的。

正因如此,面对网友质疑,上海城市管理部门并没有简单化操作,而是通过更科学合理地设置,解决刚性需求。据上海绿化市容局透露,将按照最新修订的《上海市道路、公共广场等废物箱配置导则》,对垃圾桶点位设置优化调整作出明确规定。

比如:轨道交通站点出入口附近50米以内,明显可见位置应设置废物箱1处;商业步行街路幅平均宽度超过20米的,宜两侧交叉设置,单侧间距不低于100米等等。目前,全市16个区的废物箱优化调整已全面启动。

这个例子充分说明,好习惯的养成是并不容易的。俗语说,从善如登,从恶如崩。有一位朋友,原本住在市中心,小区垃圾分类很严格,每天固定时间扔垃圾。时间一长,朋友也习惯了,每天早起扔垃圾,过了投放时间就尽量减少制造垃圾,平日里网购也更谨慎,避免快递包装垃圾过多。没想到后来搬到郊区,小区里有一个24小时垃圾站,朋友一下放飞自我,最多的时候一天要丢三四次垃圾,有时候一次就扔四五袋。

垃圾分类只是手段,不是目的。目的是源头减量。上海是中国最繁华的城市,也是全国产生垃圾最多的城市;北京每天生产的垃圾,用装载量为2.5吨的卡车来运输,长度接近50公里,能够排满整个三环路一圈;杭州每3年的垃圾就可以填满西湖……当垃圾围城迫在眉睫,唯有源头减量才是真正的解决之道。与这种紧迫性相比,一时的不方便,其实算不了什么。

转眼之间,《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正式实施已近4年。相信大家都还记得当初全市推动垃圾分类的轰轰烈烈。但经历了三年疫情,不得不说,大家垃圾分类的劲头有些松懈。

最近,上海市人大启动了关于垃圾分类的执法监督。数据显示,上海目前生活垃圾“三增一减”趋于稳定,但源头分类实效还未达到预期,具体表现为小部分市民分类投放习惯尚未养成、干湿垃圾混投现象有所回潮、小包垃圾等不文明投放行为、居住区误时投放点管理不善等问题时有发生。除了源头管理有待加强,后端的资源化利用水平也有待提升。

垃圾分类是新时尚,如何才能更好地延续下去?关键在于一个“恒”字。当下,随着生活如常,一切步入正轨,生活垃圾分类也应回归初心。

记得4年前全市推动垃圾分类时,曾采访过一个社区干部,为了找出干湿垃圾不分、夜间偷偷乱扔垃圾的居民,她打着手电筒翻找垃圾袋,通过外卖包装上的单据地址找到当事人,风风火火令人印象深刻。

如今,市民的垃圾分类意识已经有了很大提升,上面说的特殊手段已经不太需要。但当初那些好的做法、好的制度、好的管理手段还是要尽快“捡”起来,这样才能对得起大家当初的努力,让新时尚成为日常的风景。

标签:

推荐阅读

独家述评|新时尚如何更好延续|全球今热点

图源IC潘高峰 文“上海街头垃圾桶”太少的话题最近上了微博热搜。有网友表示,“自从搞了垃圾分类,上...

现代计划2021年推出新款SUV或2028年提供空中出租车服务_焦点资讯

现在汽车越来越普及,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车。这么多车,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。这个时候我们

【独家焦点】鹤壁市淇滨区:《反有组织犯罪法》宣传“走”进社区

为在辖区内营造《反有组织犯罪法》浓厚宣传氛围,进一步推动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向纵深发展,全面提升人民群

头条:数字乡村建设开启“云上共治”新模式

通讯员向薇宣恩县椒园镇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,全面打造“政府引导、村民自治、平台数治”数字乡村共治体...

车企年报:上汽不及比亚迪赚钱,“抱华为大腿”却继续亏

解读新商业的财经新媒体,报道资本市场,解读上市公司,追踪财经热点,专栏入驻开放平台

猜您喜欢

【版权及免责声明】凡注明"转载来源"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亚洲经济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,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,烦请联系。 联系方式:8 86 239 5@qq.com,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。